地理位置:

石門鄉位於臺灣最北端,東巠一二一.六度。北緯二五.三度,依山面海,東鄰金山鄉,西連三芝鄉,南與台北市士林區竹子湖相接,北濱大海與福建省福州市隔海相遙望,鄉境東西寬為十二公里,南北長為五公里,全鄉總面積:五一.二四六五平方公里。

 

沿革概況:

石門鄉明鄰時期,初隸福建省天興縣,後隸天興州,清康熙間,以謝姓開闢草埔尾為始,至廿三年,隸諸羅縣,名稱則源自於康熙卅三年鄭開極先生之『福建通志』山川誌:『石門山;旗千石西、一石中空如圓門,故名』道劃同治年間改稱:『石門迅莊』屬滬尾(今淡水)水師營,防衛石門,三芝兩鄉海岸。同治十年(海岸石門)膺選為淡水外八景之一)淡水廳誌)。

雍正元年改隸淡水廳淡水堡,後隸芝蘭堡、東部(尖鹿、乾華、茂林、竹里、草里五村)隸基隆廳金包里堡。光緒廿一年五月,日人據台,初置台北縣,西部隸縣屬淡水支廳,東部隸縣屬基隆支廳。光緒廿三年四月廢支廳置辦務署,西部隸滬尾辦務署,東部隸金包里暜務署。光緒廿七年廢縣為廳,西部隸台北廳小基隆支廳,東部隸基隆廳金包里支廳。宣統元年十月改制,裁基隆廳併轄於台北廳,並於支廳下設區署,石門鄉西部隸小基隆支廳老梅區,東部隸金包里支廳阿里荖區。民國四年二月廢小基隆支廳。西部改隸淡水支廳老梅區。民國九年七月改革地方制度,日人始改『街庄制』(鄉鎮),廢廳為州,石門鄉始合東西二部稱為石門庄,隸台北州淡水群。民國廿三年日人因石門鄉石門洞係經海蝕而成,指定為天然紀念景觀:『海蝕石門』緣起石門鄉下角濱海有一小坵矗立,中有一大洞,狀如拱門故也,民國卅四年十月臺灣光復改制為石門鄉,隸本縣淡水區,民國卅九年八月十六日廢區直隸台北縣迄今。

 

名勝風景

 

下角海岸:

沿淡金公路,由石門鄉尖鹿村至阿里荖濱公路,長約四公里餘,依山面海,山之翠綠,風吹搖曳,若逢春夏花開,令人賞心悅目,又沿途山澗可見瀑布相連,傾洩而下,識者,莫不讚嘆自然之美,宛若鬼斧神工。而海之湛藍,一望無際,海連天,海天一色,海面時或平靜無波,讓人有我心如秤之感。若逢潮起時,湧浪捲至,侵襲婉延岩岸,拍打之聲交織,激起浪花濺飛處處,觀者或有如小鹿撞胸般,砰然躍動,揚起我心陣陣漣漪。

 

海蝕石門:

聳立顧鄉尖鹿村海濱,俗稱『石門洞』,形似小山丘,狀如門轅,中空貫穿成洞,係久經潮汐沖蝕而成。與富貴角燈塔遙遙相望,有週遭海景拱之,朝夕之間,氣象萬千,若是漫步其中,端祥其景,覔必悠然自在,倘徉山水間,其樂也融融,如再登高,徘徊洞頂,則令人有心曠神怡之感也。

麟山鼻:

位於石門鄉德茂村海岸,白沙灣海水浴場左鄰。與富貴角指塔相遙望,區內奇岩怪石櫛比林立,形狀不一,大小有別,組合不同,各異其趣,自成一天奇景,比之野柳勝景,顯然各有千秋。如置身其中,聽濤、看海,頗有心靜如止水之感。

富貴角燈塔:

位於臺灣最北端,石門鄉原老梅莊之所在(即今富基村),起造於清朝明治卅年四月,係一銅柱八角形黑白橫線建築物,由海平面起算有一百六十一公尺高,燈光屬二等不動白色三千五百燭光,光射可達十九浬地方,時附近有淡冰郵便局,富貴角無線電信出張所等。

該塔因在二次大戰(抗戰)時,被盟機炸毀,於民國四十七年改建,成為白色巨塔,登光屬於二等旋轉白色明脈光,光度一萬七千五百燭光,光射十九海浬,為臺灣聞名之燈塔,航海之指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m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