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娘上轎(車)之前,必須拜謝父母,最隆重的傳統古禮是行三跪九叩之禮,近代則改以鞠躬禮代替之,行禮後,父母會殷殷話別,叮嚀新娘嫁過去夫家後,要孝順公婆,夫唱婦隨,敦睦家人等傳統婦女美德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想到此去將離開親人,去適應另一種陌生環境的生活,感觸良深中,新娘大多會淚眼奪眶而出,難以壓抑,哭出聲來,俗稱「哭好命」。

從前女子未出嫁前,少有離家在外,一旦要出嫁,情不自禁,真情的流露是極其自然的事。近年來,則少聞新娘因出嫁而聲淚俱下者,真可謂:此一時,彼一時,是時代之變遷也。

新娘拜謝父母後,由一好命婦人牽引步出家門,另有人以劃有八卦之米篩,遮覆新娘頭頂,用以避邪。若新娘有孕在身,則改用黑色雨傘代替之。避免八卦罩胎神,導致胎兒受影響。(今皆用雨傘)

新娘上轎(車)後,女家立即以瓢潑水於地,表示出嫁之女如同覆水難收,一經嫁出,不會被休回,希望她能善為人婦、人母。

迎娶行列開拔前,請人(或男儐相)持一連根帶葉之青竹,上繫綁生豬肉一塊,向空中揮舞,用以驅白虎邪神,舞畢,繫於轎(車)前,俗稱:「拖竹梳」,今日仍有此俗,一般皆綁之於車後或右側。

新娘於起轎或車動之際,須自轎(車)中丟出上面束有紅紙及繫上紅包的摺扇一把,由其弟拾回,拋扇表示「放性地」(台灣音),意謂從此為人妻、媳,必須去掉壞脾氣,使性子等不良習慣。

早期娶走新娘,將起動之際,有些地方習俗有以竹筒火把欲燒媒人或伴娶,此時須以備妥之小紅包(內裝銀角仔「即硬幣」)拋擲,眾夥搶之,方得解其圍。

昔日迎親,娶回新娘之行列,依序有媒人、新郎、叔爺(或伴娶)新娘、舅爺(或伴嫁)、 禮品,嫁妝等。體面些的人家,有的會備媒人轎,前面尚有兩府大燈,大鼓吹陣,也有新娘轎之前請來八音吹奏。

行列之末,係子孫桶;有腰桶、腳桶、尿桶,俗稱「三色桶」。皆係新娘平日洗濯或生產時,必備盥洗用具。因為列於迎親隊伍之最後,又稱「尾擔」,為求雅觀,一般都裝在紅布袋內,故又稱「布袋丁仔」。主人家依例會送一個大紅包給提(擔)此物者。

時至今日,迎娶隊伍,早已易轎改成車隊,較常見的仍有「拖竹梳」和「尾擔」兩項,其餘項目,普遍已經省略,乃潮流所趨,勢不可擋。

迎娶途中,忌與別家迎親隊相遇,若碰巧遇上,雙方媒人立即互換,從新娘頭上拆下來的一朵「春仔花」,以化解之,俗稱換花,避免喜沖喜。

此外,亦忌與喪葬行列相遇,通常聞樂音時,即預做避讓,如果不得已相遇,拉轎簾,閉車窗,讓新娘避而不見即可。

迎娶隊伍抵男家之前,須鳴炮,新娘依預選之吉時下轎(車)入房,從前有新郎「躂轎門」立下馬威之舉,今男女已平權,此俗已廢。

有請新娘出轎(下車)時,依俗由一男童手捧內放椪柑或蘋果的盤子,趨前迎請,新娘用手輕撥盤中果,俗言:椪柑表示新娘肚子「椪」,取台語諧音,謂會懷孕之意,蘋果代表平安,全屬象徵意義。

接著新娘會放一個紅包在盤中給男童,次由一位福壽雙全的好命婦人牽引新娘出轎,另差一人以八卦米篩或雨傘遮覆新娘頭頂,步行入大門,媒人前導灑鉛粉,一面喊:「人未到,緣先到」,希望能應俗諺:「入門後,博得好人緣」。

新娘入門前,依俗要跨過木炭、火爐(表示生殖力旺),踩破一只紅瓦(代表破邪),進門時,最忌踩到門檻,傳言如此將有礙翁姑。

為了怕新娘水土不服,甫一進門,媒人都會將自女家帶來的一瓶水,倒入男家水缸中。

尾隨新娘之後的是提(擔)尾擔者,其邁入門檻之際,須高喊台語音,逗句押韻好話,如:「子孫捅高高,子孫代代中狀元」、「子孫桶過戶閾,夫妻家和萬事成」。

有些慷慨的男家,只要提(擔)子孫桶者,每喊一句吉祥語,就給一個紅包,因此有時常見到有人樂哈哈的收到很多個紅包。

從前新娘入夫家門後,逕入洞房,三天後方出大廳拜神明公媽,今則有人進大廳後,即先祭拜神明公媽,再入洞房。

新房內預備兩張交椅或椅頭仔,俗稱「公婆椅」,上擺長褲一條,褲管分置新郎、新娘各坐一褲管,內有鈔票或錢(銅)幣,用以表示兩人坐擁金山,有財有庫,接續兩人在房內食湯圓,寓言「圓滿」或食「豬心」以示「尪某會同心」之意。

尚有更週全者,另備有十二道菜餚(六葷六素),俗稱「食酒婚桌」,先拜床母後,新人相對同時進食,每挾一道菜,通常有福壽雙全好命婦人在身旁說好話。

例如:1.食雞「會起家」。

2.食魷魚「生囝好育飼」(容易撫養之意)。

3.食鹿肉「全壽福祿」。

4.食豬肚「囝婿大地步」(鴻圖大展之意)。

5.食魚頷下「快做父」(做爸爸)。

6.食魚尾叉「快做大家(婆婆)」。

7.食肉圓「萬事圓滿」。

8.食紅棗「年年好」。

9.食冬瓜「大發花(大發財)」。

10.食芋「新郎好頭路」、「新娘緊大肚」。

11.食甜豆「尪某食到老老老」。

12.食甜柑「好尾結」。

由一路細數而來,表面上看來,新娘好像真有得吃(有通食),從「食姊妹桌」、「食飯篱飯」、「食湯圓」至「食酒婚桌」,還有肚兜內裝的「豬心」,算一算真夠多,可從一大早食(吃)到半夜,其實卻不然,在婚禮中許多過程,實際上都是徒具形式,「看有食無」或只是做做樣子,意思意思一下罷了。空有許多好吃的東西,卻沒能真正好好吃。

新娘沒吃,「牽卻婆仔好空」(台語音)俗有一說:「新娘毋食,婆仔額」,意即新娘沒吃的東西,全歸婆仔的份數,了解其意,方可印證。

另外在整個婚禮的過程,忌吃到一塊鴨肉,因為「鴨」與「押」同音,古諺:引喻恐夫婿被人「押去」。

新娘入洞房後,一般皆由「伴嫁」女伴相陪,免其孤單、陌生等。

新房內未入夜前,不論主客皆可坐在新床上,房內之梳妝鏡台,須以紅紙遮著,從前依俗滿四個月後,始可除去紅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m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